枝城長江大橋位于省道(S225)宜昌境內,也是焦枝鐵路線上跨越長江的公鐵兩用連續鋼桁梁橋,于1971年建成通車。橋梁中心樁號為K16+458,鐵路橋全長1742.3m,公路橋全長1744.796m。主橋孔跨布置為4×160+5×128m鋼桁架橋,鐵路引橋:南岸為3孔31.7m預應力混凝土梁;北岸為11孔31.7m預應力混凝土梁;公路引橋:南岸上下游各為3孔31.7m預應力混凝土梁;北岸上下游各為11孔31.7m預應力混凝土梁。主橋橫斷面布置為6.95m(公路橋)+10m(鐵路橋)+6.95m(公路橋),公路橋橫斷面布置為5m(車行道)+1.45m(人行道),鐵路橋橫斷面布置為雙線鐵路。
主橋鋼梁為“米”字桁,北聯為5孔128米平弦連續鋼桁梁,南聯為4孔160米在支墩處設下加勁弦的連續鋼桁梁。桁架寬度10米、平弦部分桁高為10米,節間長度為8米,帶有加勁弦的橋跨,加勁弦最高12米,加勁范圍為支點左右各32米。兩主桁之間為雙線鐵路面,梁主桁外側各有自下弦節點懸臂而出的公路托架,公路縱梁安放其上。
由于重載車輛較多,經檢查,主橋公路部分的病害情況有以下幾點:
1)公路橋主橋面存在大量坑槽、嚴重斷裂、跳車、人行道外緣草木滋生。
2)公路橋主橋行車道板較多嚴重斷裂,以致造成局部穿孔,行車道板與縱向鋼梁結合呈大量脫空狀態,橋面行車產生較大擾動。
3)托架及縱梁鋼結構油漆涂裝失效,局部連接件及構件銹蝕較為嚴重,未發現裂損情況。
4)伸縮縫出現淤塞,部分伸縮縫裝置鋼板不見,發生嚴重翹曲變形。
因此需要對枝城長江大橋公路橋進行維修加固,武漢馬房山理工工程結構檢測有限公司負責橋梁加固過程中的施工監控工作。
枝城長江大橋屬于高次超靜定結構,任何一方面狀態的改變都會影響結構內力分配和橋梁線形的變化,且施工中的每個工序的荷載條件都不盡相同,結構的內力和變形也隨之不斷變化。同時由于橋梁結構的實際參數(如材料屬性等)與加固設計值存在一些差異,加上現場施工荷載及環境變化的不確定性,將會使結構的應力狀態和線形偏離設計值,這種偏離不僅影響橋梁的內力受力,甚至還會危及施工過程中結構的安全。武漢馬房山理工工程結構檢測有限公司以枝城長江大橋的主橋公路橋為監控對象,對其施工過程中結構的受力和變形進行有效的監測和控制,通過施工過程的數據采集和分析、識別、優化及控制,為枝城長江大橋的維修加固施工提供技術支持,為該橋的再次投入運營和長期監測提供可靠的依據。